应新时代文化新需求,贵金属纪念币的“破圈”之路

从气势磅礴的紫禁城,到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,到万壁丹青的莫高窟。从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卷,到国之瑰宝大克鼎,到风驰电掣、飒沓流星的铜奔马。一档由央视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《国家宝藏》,通过联合故宫博物院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,用镜头语言向观众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,从开播至今,网络点击量不断攀升。节目通过一件件跨越了中华5000年历史、散落在中国广阔大地上的珍贵文物,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与历史,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,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,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。

这些珍藏的无价之宝,温暖的文明记忆,除了观看节目、去博物馆远观,能否近距离触摸和细细鉴赏?为展现华夏上下五千年国宝级文物之美,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年初公布了《2023年贵金属纪念币项目发行计划》,其中有一个新立项发行的项目格外引人注目,就是把出土文物搬上我国贵金属纪念币的币面,即“国家宝藏(文明曙光)”贵金属纪念币,这组纪念币将于7月25日隆重发行。

应新时代文化新需求,国家宝藏系列金银纪念币应运而生

一个国家的文化,是一个国家的灵魂。近期,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,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是我们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。要坚定文化自信、担当使命、奋发有为,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。

在这一背景下,“国家宝藏”系列金银纪念币应运而生。打破博物馆的限制,以一件件国宝级文物为载体,讲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。顺应国家文化发展需求的同时,满足人民对传统文化衍生品的收藏需求。

细数39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上百套纪念币,不少收藏爱好者发现,纪念币的发行主题越来越丰富。从1984年发行的第一套纪念新中国成立35周年纪念币到后来陆续发行的五大自治区成立周年纪念币,再到体育系列、伟人系列、珍稀动物系列以及每年固定发行的贺岁主题、吉祥文化系列等,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覆盖面越来越广,发行的纪念币深受收藏爱好者们的欢迎。

国家宝藏系列文物题材金银纪念币,经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策划,该系列按照中国考古学和历史朝代顺序,将中华文明分为6个阶段,即史前新石器时期、夏商西周春秋时期、战国秦汉时期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、隋唐五代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。分6组发行,让这些国家级博物馆里珍藏的无价之宝,也能藏入寻常百姓家中。

诠释中国精神,展现华夏文明之曙光

2023年全新开启的“国家宝藏”系列纪念币项目,可谓是一部浓缩的“中国文物精粹”。不仅将呈现上下八千年国宝级文物之美,还将带领大家纵览中华文明的传奇故事,感受民族血脉和中国精神。

“文明曙光”纪念币作为国家宝藏系列的第1组,将以我国史前时代的代表性文物展现,走向人类文明的关键进程,带领大家回溯到那个采摘狩猎、聚居劳作、与自然共生、文明曙光初现的时代。

本组纪念币一套5枚,其中金质纪念币2枚,银质纪念币3枚,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。在金银纪念币的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,并刊国名、年号。

背面主体图案则选取了来自三家博物馆的五件国宝文物,如这枚15克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的图案,就是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著名的“C形玉龙”

(含纯金15克,直径27毫米,面额200元,最大发行量5000枚)

此件玉龙出自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嘎查,呈“C”字形,长吻修目,鬓鬃飞扬,身躯内曲。背部中央有一圆孔,应作系挂祭拜之用。红山文化以西辽河流域为中心,年代距今约6000至5000年,崇龙尚玉,以玉龙沟通天地。玉为“石之美者”、山岳精英,中华民族以“爱玉”“崇玉”而著称。还出土了玉猪龙、勾云形玉佩、动物形玉饰等独具特色的玉器,是中国史前玉器发展的第一座高峰。

而3克圆形金质纪念币(玉钺),背面的图案原型为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神人兽面纹玉钺。此钺出土于浙江杭州良渚遗址。良渚文化地处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,年代距今约5300至4300年,以发达的稻作农业、大型营建工程(都邑性城址、祭坛、水利设施等)、精美的陶器、事神玉器、象牙权杖、丝麻织物及刻划符号为特征,广大区域内具有共同的精神信仰、经济形态和统一的社会管理、资源调配模式,形成了最初的“王权国家”,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。

(含纯金3克,直径18毫米,面额50元,最大发行量10000枚)

玉钺呈“风”字形,上角浅浮雕神人兽面纹,下角雕神鸟纹。同出瑁、镦组合。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的族徽,玉瑁造型取自神徽的羽冠。玉钺,代表权杖,象征权力与威严,与琮、璧等一同构成远古用玉制度的核心,并为后世沿用。《史记》载,周武王伐商时,“左杖黄钺,右秉白旄”。

15克圆形银质纪念币(陶鹰鼎),背面的图案原型为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陶鹰鼎。此鼎出土于陕西华县太平庄,仰韶文化发展于黄河中游中原地区,年代距今约7000至5000年,以彩陶为最显著特征,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。距今6000年左右,随着仰韶彩陶扩散,中国东部广大地区联结在“早期中国文化圈”内(考古学家称为“重瓣花朵”格局),开启了第一次文化大交流。

(含纯银15克,直径33毫米,面额5元,最大发行量20000枚)

该鼎雄鹰形体健硕,伫足站立,尾部下垂至地、与两足成鼎立,将鼎特征与鹰美感融为一体,使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。陶鼎主要用于烹煮和盛放食物,也在祭祀活动中陈列牺牲。至青铜时代,相传大禹铸九鼎象征九州,鼎成为最重要的礼器,被用作等级、秩序和权力的标志。

15克圆形银质纪念币(白陶鬶)背面的图案原型为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白陶鬶(guī)。此鬶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,大汶口文化主要活动于黄河下游山东地区,年代距今约6500至4500年,出土精美的陶器(薄胎磨光高柄黑陶杯、兽形提梁陶器等)、玉器和象牙制品,剔地透雕、镶嵌技术趋于成熟,代表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骨工艺最高水平。大汶口文化晚期社会分化显著,原始信仰发展,精神生活逐渐丰富,建筑、制陶、纺织等技术进步,已经具备了“地域国家”特征。

(含纯银15克,直径33毫米,面额5元,最大发行量20000枚)

白陶鬶属于礼仪祭祀用器,形似鸟,颈修长,流口如喙,三个空袋足鼎立于腹部下方。大汶口文化的东夷族以鸟为图腾,此鬶融写实与抽象风格,将尚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,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
最后一枚15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,收藏于山西博物院的彩绘蟠龙盘。

(含纯银15克,直径33毫米,面额5元,最大发行量20000枚)

蟠龙盘出土于山西临汾陶寺村遗址,龙山文化陶寺类型距今约4300至3900年,考古发现规模庞大的城址、气势恢宏的宫殿、最早的“观象授时”建筑等,出土土鼓、鼍鼓、特磬、玉器、铜铃、彩绘木器等礼制文物,各方文化因素在此汇聚,王朝雏形初显,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中国古代历史格局,有学者认为即“尧都平阳”所在。此盘内壁绘蟠龙图案,鳄首蛇身,口衔嘉禾,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彩绘龙形象。龙图腾崇拜是中华文明核心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信仰之一;嘉禾象征着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绘衔禾龙纹于礼器,昭示着中华文明曙光。

这组铸刻了众多国宝文物的金银纪念币,仿佛带我们走进了一座金银世界的博物馆,将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呈现于方寸之间,得以观赏、得以收藏!

值得一提的是,该套纪念币均为精制币,金银成色均为99.9%,除采用镜面、喷砂、多层次喷砂、做亮等传统工艺外,为更好展现文物之美,还采用了激光雕刻、激光喷砂、彩喷、冷珐琅、光变鳞彩等新技术工艺。分别由沈阳造币有限公司、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和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铸造,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销。

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,此次金银纪念币的发售,从国宝文物出发,立足中华传统文化,相信这些经历千年沧桑的瑰宝,定会让“文明曙光”焕发着时代的光辉,吸引众多钱币爱好者收藏。

    本文来源:中华经济快讯
    下一篇